新春走基层① | 奔发展奔产业 石椅村奔出美日子
2024-01-25 14:51 来源: 川观新闻
举报

时光流转,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。新年开新局,蜀乡大地处处生机勃勃!龙年新春到来前夕,四川农村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田间地头,探访园区基地,倾听干群心声,见证各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。


即日起,四川农村日报推出“新春走基层”专栏,通过不同视角,反映蜀乡大地“三农”新面貌、新气象,让我们一起聆听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的时代强音!

开栏语

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/图/视频

山峦逶迤,白雪皑皑,羌旗招展。进入腊月,石椅村不得闲,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、安装排污管道、改建民宿……处处都是火热的场景。2023年1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,看望慰问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的干部群众。总书记指出,“新时代的乡村振兴,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,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。”

视频播放器 is loading.
当前时间 0:00
时长 0:34
加载完毕: 0.00%
媒体流类型 直播
剩余时间 0:34
 
1x
Current Time 0:21/Duration 0:34Loaded: 100.00%

刚刚过去的一年,在这座“云朵上的羌寨”,全体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,谋发展、抓产业,奔出了美好日子: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5000万元,人均收入超6万元……1月22日,一场小雪过后,记者来到这里,既想看看总书记关心的事进展如何,也想听听石椅村村民的新年期盼。

◆奔发展

风景变钱景、民房变民宿

推开村民梁英二楼民宿的窗子,山那边,昨夜的积雪还未消融、薄雾笼罩;山这边,飘扬的五星红旗与蓝天、白云相映成趣。独特的羌文化、宜人的自然气候、良好的区位优势,让这座海拔1200米的村庄成为游客的好去处。但有两个短板制约村子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转化:夏季缺水、农家乐档次低。

清晨的石椅村,薄雾缭绕。

2022年,石椅村修建了蓄水池,彻底解决水源问题。去年,一条白色的自来水管接入村民家里。打开水龙头,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。“夏天再也不怕停水影响生意了!”村民梁英高兴地说。她家还有一条黑色管道通向山下,这是村里统一建设的污水处理管。去年,村里还集中建设污水微处理站17座,春节前将全部投用。村支书陈爱军还向记者介绍了推行垃圾分类,请物业公司开展卫生保洁、绿植维护等探索。

石椅村对民宿进行了统一规划,保持羌族风格。

农家乐的提升改造,亦是村民奔发展的生动注脚。砰砰砰、咚咚咚……趁着旅游淡季,各家民宿都抓紧施工,凿墙声、电钻声等不绝于耳。“贷款投入了100多万元,改造了9个房间!”返乡创业的陈继良将自家房子进行了改建。登上二楼的阳台,伸尺、斗拱、雕花……陈继良一一介绍颇有“羌”调的装修风格。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陈兴业,则贷款120多万元新修民宿。看着村里人气越来越旺,常年在外务工的他决定建民宿自己当老板。“今年5月就可以接待客人了,到时候来耍哦!”陈兴业向记者发出了邀约。近期,全村改造、修建的民宿有7家,村里目前已有民宿23家。

石椅村内处处可见羌族风格装饰。

民宿发展的欣欣向荣,离不开政府这双“有为的手”。在资金方面,北川大力推行“乡村振兴贷”支持打造精品民宿示范项目;在风貌建设方面,北川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发展规划,遵循羌族风格。如今的石椅村,农家乐、民宿发展正“走进春天里”,全村超80%的村民从事旅游业,丰富的业态打造出满足“全市场”需求的民宿产业。

◆奔产业

水果变金果、叶子变票子

石椅村是典型的山地村,耕地稀少、地块零碎,1200亩枇杷、600亩苔子茶、300亩桐子李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。曾经,三大产业的销路、品质都是短板。枇杷种植户陈建业回忆,以前枇杷摆在公路边卖,7元多一斤。现在,枇杷可通过电商卖全国,游客也可到基地采摘。“一斤最高可以卖30多元!”他说。

石椅村枇杷丰收节活动。

价格起来了,但品质也要保障。去年,村里还邀请省、市农技专家为提升枇杷品质把脉问诊。专家,建议村民加强技术管护,通过嫁接、去密留疏、套袋、施有机肥等提升质量。“果子个儿大!每亩产量还提高了不少!”村委副书记陈艳补充说,去年还修了产业道,方便游客采摘、枇杷运输。

举办12场推介会、销售额260万元……接过陈艳的话头,陈爱军又给记者介绍了推介苔子茶的努力。去年,当地投资600万元在苔子茶基地建设了监控、气象监测站等现代农业设施设备。基地内,LED显示屏实时显示了空气湿度、光照等信息。这些数据都将进入北川智慧农业管理平台,利于茶园科学管理。曲山镇党委副书记张源告诉记者,每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村里体验采茶,茶农收益也增加不少。

春季,村民采茶。

石椅村苔子茶基地一角。

去年,石椅村产业还迎来了“新成员”。“来瞧瞧树下都有些啥?”一株枇杷树下,张源招呼着记者。扒开枇杷树根部的厚地膜,玉米秆、枯树枝、谷壳等出现在记者眼前,其间还冒出了白色的根须。“我们试种了10亩赤松茸,今年计划在1200亩枇杷林下推广。”张源告诉记者,赤松茸亩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,采摘季可从10月种到次年5月,恰好填补村子冬季产业空白。

发展产业的努力,石椅村还从提升附加值、知名度入手。去年,村里注册“石椅子”全品类商标,参加“绵阳造”推介活动,将腊肉等农副产品销往全国。

◆谈未来

示范变带动、先富帮后富

石椅村“两委”办公室外,一排名为“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”的石椅村振兴长廊吸引了记者注意。长廊围绕农旅融合、乡村振兴这一主线,记录了过去一年村里农村基层党组织、基础设施、人居环境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精彩蝶变。“最大变化是村民思想的变化。”张源说,这既有奔发展的想法、干劲,更有注重对羌文化的认同。“你注意看,虽然现在是淡季,但不少村民们穿上了羌族服饰。”迎面走来几位身着羌族服饰的村民,和我们打着招呼。

村子里的改变,还体现在刚竣工的村史馆里。推开这座由民房改建的村史馆的侧门,迎面看见的是一篇名为“奋斗的力量”序言,简要介绍村子情况。接着往里走,“深情牵挂、温暖羌乡”“凤凰涅槃、浴火重生”“脱贫攻坚、全面小康”“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”四大篇章依次呈现,记录着石椅村的历史沿革、发展成果等。为啥建村史馆呢?陈爱军告诉记者,留住游客还要靠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。“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知道历史,更好地传承下去。”他说。

石椅村村史馆。

村史馆布展尽头,一幅石椅片区产业发展布局图分外醒目。去年,绵阳邀请了中规院按照“连点成线、连线扩面、拓展联通”的原则,编制了“一核、三带、多单元”的产业发展布局,其中,石椅村就位于农文旅融合产业带的核心区域。这是绵阳、北川赋予石椅村的新使命:以先发优势示范引领,带动周边区域一起发展。去年,陆续有周边村民前来售卖农产品或到民宿务工。“村里人均收入超6万,而周边的村民年收入还不高。”张源告诉记者,石椅村辐射周边村子,给村民带来增收希望。

而石椅村早已在行动。采访当天,陈爱军正忙着处理村里长2.6公里、宽6米的黑化道路验收。这条路新增了出入村子的通道,也将旁边景家村等村子联通起来,高峰期还可实现游客分流。村子入口处,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全力推进。该中心可以辐射周边5个乡镇,解决农产品展示、销售问题。

石椅村内,道路两旁的美景。

去年,石椅村成功创建了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。未来,石椅村将朝着这些目标奋斗:人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、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、带动石椅村片区年游客量100万人次以上……这些都要靠干部群众勠力同心,为石椅村未来更美好而努力。

川A、赣Q、皖E……村民早已对全国各地车辆牌照习以为常。祖国各地的游客,都奔着心中的最美乡村样子而来。下午4时左右,大山里的温度骤降、寒风呼啸,记者不由得紧了紧羽绒服衣领。叮叮咚、蹦蹦蹦,村里依旧喧闹,改建民宿的村民、开挖掘机的师傅、安装污水处理管道的工人依旧忙碌。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